大疆的无人机赫赫有名
大疆的故事却知之甚少
3个人
一间小破民房
碰撞出了全球领先的无人机
7年间
美国和大疆的恩怨情仇
大疆诠释的全是反骨
13%
是美国对大疆提高的关税
是大疆在美国市场售价的涨价幅度
2.79亿
是美国起诉大疆侵权索要的罚款
而大疆硬刚起诉
80%
是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占比
5个数字
大疆的17年
而大疆的故事,要从杭州人汪滔说起。
汪滔从小就喜欢模型飞机,在看了一本关于红色直升机冒险故事的漫画书后,他开始想象天空,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关于模型飞机的书。
1999年
汪滔考入华东师范大学,选择了电子系学习。
2003年
汪滔大三的时候就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2005年
汪滔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他小时候最期盼的——“能悬空不动,想停就停”的自动悬停。
半年努力后,他们的demo失败了。
2006年
汪滔做出了第一个样品。同时,他和朋友集资200万元港币在深圳成立了大疆创新公司。
刚成立时,大疆团队在深圳莲花村的一栋民房里工作,团队4名成员中,只有汪滔有无人机技术背景。公司研发进度很慢,各种原因导致员工纷纷离职,公司陷入极大的困境。
后来,汪滔导师李泽湘加盟,不仅带来了资金,还把他的很多学生介绍到大疆。
不久,大疆首款相对成熟的直升机飞控系统XP3.1上市,迎来了发展曙光。
2010年
汪滔了解到市场信息,95%的客户都把云台安装在了多旋翼上,而他一个月只能卖出几十个直升机飞控系统。汪滔敏锐地意识到,大疆或许应该是第一家提供商用成品飞控的厂商。
此后,汪滔将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上积累的技术应用到多旋翼飞行器上。
2011年
连续推出多旋翼控制系统和地面站系统。
大疆开发出全球第一款无人机——“大疆精灵 Phantom 1”。
2012年
大疆拥有制造完整无人机所需的一切:软件、螺旋桨、支架、万向节和遥控器。
2013年
大疆发布“DJI Phantom”,由于其简单易用,迅速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占领70%的市场份额。
同年,大疆进入美国,短短两年占领美国市场50%份额,2018年达80%,以致屡次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
目前,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被大疆垄断。
大疆总部“天空之城”
这就是大疆的故事。
一时之间,大疆无人机工厂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骄傲,不仅因为其卓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更因为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原材料供应商到零配件制造商,再到产品分销等环节,无不因大疆无人机工厂的存在而受益。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无人机工厂还为众多高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紧迫且必要的任务,数字化转型是其中的核心。
但数字化转型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转变。因为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变革,包括技术、组织、流程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不仅缺少大量资金来进行数字化系统的更新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在技术层面上也不能快速了解和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平台的使用,一时间难以快速落地数字化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再与政府、金融机构、平台等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因此,制造业企业可以与数字化平台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比如一直深耕于金属加工制造业的钢易科技,不仅可以提供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支持,连接中小企业加工能力丨促进企业内容资源流通丨提升员工知识技能,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优化。
同时,钢易科技还可以提供市场和渠道拓展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后的商业增长。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