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加速新品种开发等措施,柳钢的经营情况与钢铁行业大势相同,都呈现向好的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十一次理事(扩大)会召开期间,柳钢股份总经理熊小明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专访时表示:“随着“反内卷”等有助于行业发展的措施逐步落实,钢铁行业、企业有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多措并举,助力柳钢逆势增长
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上半年,柳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柳钢股份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加530%至641%。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柳钢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速品种开发等措施。”据熊小明介绍,上半年柳钢重点控制内部成本,降低原材料库存,同时进一步控制产品库存,强化对市场的把握。通过“产供销运”协同,柳钢股份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近6倍,展现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品种开发是柳钢的另一大亮点。“品种的开发以及创效方面比去年同期的表现好。”熊小明表示,上半年,柳钢多个重点品种开发目标超额完成,第二季度品种开发进度相较于一季度的增长更为明显。通过优化产线结构、提升高毛利品种占比,柳钢有效对冲了传统需求不足的压力。
同时,柳钢双基地协同效应凸显,防城港基地与柳州本部形成了产线、产品及市场区域上的互补,市场辐射范围覆盖华东、两广及西南等广大地区。
此外,出口市场的拓展也为柳钢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上半年,企业钢材出口量显著增加。通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柳钢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反内卷”、控产量谨慎乐观预判行业趋势
“今年上半年行业利润虽呈现好转迹象,但基础并不稳固。微薄的利润,主要源于钢材成品与原材料价格的不同幅波动,由此形成了短期的利润空间,但其持续性存疑。而出口方面,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也难以确定。加上 钢价 持续在低位下行,直接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对行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制约。对下半年钢铁行业的运行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熊小明表示,这一判断基于对政策红利的期待。自去年9月底国家宏观政策转向后,包括目前的“反内卷”措施出台,钢铁行业的有序竞争有望替代低价无序竞争。“当前,控产已形成行业共识,相关部门的“发令枪”一旦启动,有望更有效地控制产量。”熊小明表示,在“反内卷”、控产等方面,希望国家可以出台更为明确的政策,同时需要出台相应的考核、激励和处罚配套政策。熊小明强调,政策端的推动对钢铁行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已强化"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导向,这将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控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熊小明表示,柳钢将积极响应行业号召,通过自律控产,避免市场过度竞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针对当前钢铁行业的内卷现象,熊小明提出,行业层面,建议建立产量考核"红绿灯"机制,加强钢厂间订单协商;企业层面,建议通过控产稳定吨钢利润,同时聚焦细分领域专用品种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
积极转型,应对行业挑战
“尽管上半年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我们对下半年可能遇到的困难已有预估,并做好了充分准备。”熊小明表示,科技创新是柳钢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柳钢正在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熊小明强调技术变革的力量:“一个智能化企业,一个非智能化企业,未来将形成明显分野。”在智能化转型方面,柳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广西钢铁基地的智能炼钢、自动取制样、5G工厂、无人行车等技术已经成熟,力争2026年实现双基地全链条数据打通,构建采购-生产-销售协同系统。
“未来3-5年,率先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竞争优势,行业可能呈现"技术代差"主导的新格局。”熊小明强调,转型成功还依赖于持续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建设。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柳钢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终端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认可程度也在提升,这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熊小明表示。
柳钢的逆势增长,是钢铁行业在深度调整期中积极转型的一个缩影。熊小明表示,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和行业秩序的进一步规范,钢铁企业有望走出"增量不增效"的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