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创高质量发展
2022-12-01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摘要
小编引言: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一字一句都与钢铁密切相关。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一字一句都与钢铁密切相关。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改革。自2016年以来,钢铁工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优化了供给结构、清除了供给冗余、扩大了有效供给、确保了供给安全,发展质量的提高有目共睹。但同时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多发、国际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陷入了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与之高度同频共振的钢铁工业自4月份开始呈明显下行态势,甚至面临自去产能以来首次出现的困难局面。这一情况也引发了行业新的思考。表面上看,2015年的困境更多出自我们自己,也是我们后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今,外部挑战的加剧无疑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从更深层面上看,我们自身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所言,钢铁行业目前的问题出在需求侧,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供给侧。换言之,就是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家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创产能治理新气象。

 

今年10月份以来,江苏、江西、天津、重庆等省(直辖市)陆续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涉及钢铁产能治理的内容很多,比如坚决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等。产能科学治理问题又一次引发行业关注,加快探索产能治理新机制成为行业的共同声音。

 

探索产能治理新机制,首先要守牢底线,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巩固好去产能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坚决遏制钢铁冶炼项目盲目建设,严格落实、执行产能置换、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

 

其次,要通过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引导钢铁产能迈向结构更加合理、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的新境界。长期以来,钢铁产业政策更偏重于对规模、数量,以及装备水平高低的调整。比如,我们主要以装备规模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这难免会“引导”一些企业投资相对大规模的设备、进行新的产能投资来避免被淘汰,从而加剧产能过剩。再比如屡受诟病的“一刀切”,抑制了优质产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今天,构建产能治理新机制,要求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把产能治理与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起来,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结合起,与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结合起来,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结合起来,与营造鼓励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结合起来,统筹运用更多维度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中国钢铁强大且丰富的产能成为高水平适配需求、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钢筋铁骨。

 

最后,我们要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完成针对钢铁生产自身流程并覆盖全行业全产能的“三大钢铁改造工程”,即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工程。这三大工程是正在开展的钢铁工业的三大希望工程,将不断增强行业对新发展环境的适应性,有力支撑新机制的建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创行业生态气象。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面对困难局面,广大钢铁企业纷纷呼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兼并重组。不错,我们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必交的一张答卷就是兼并重组,它是我们突破“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三大痛点的必经之路,也是开创行业生态新气象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以“亿吨宝武”出世、鞍本重组夙愿达成、沙钢入主东北特钢、建龙重组北满特钢、德龙重组渤钢等为标志,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重戏连台,前10家钢企钢产量占比由2015年的34.2%回升到2021年的42%。今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比如,鞍钢宣布重组凌钢、敬业收购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中国宝武与新钢联合重组获国资委批复同意等。但是,钢铁行业的无序竞争依旧较为严重,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仍然不强,行业发展也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面对新征程上更高远的目标,我们要在推进兼并重组上继续努力,不断开创以有序、协同、高效为特征的行业生态新气象。

 

首先,我们要抓住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主动作为,寻求更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是长期以来制约兼并重组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已经走在一起的企业,在专业化整合过程中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国家正在加速打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打破要素流动的堵点、连接断点,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使资源要素更好地“物尽其用”,市场运行更加科学合理。这将为我们送上“临门一脚的助攻”,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机会。把握这样的机会,从行业层面讲,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支持,确保资源流向服从于行业发展的目标。从企业层面看,则要坚持守正创新,着力破除制约自身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我们要以加强自律为抓手,涵养强国钢铁所应具有的内在素质。对于今天的中国钢铁而言,自律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更高站位、更大追求的更严格的自我约束。它绝不是为了眼前的得失,更不是企业间的你死我活,而是企业的一种“自爱”,是整个行业携起手来,以形成面对风浪、踏浪而行的巨大合力。从他律到自律,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一个产业,都是走向成熟的标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完成由大国钢铁向强国钢铁的质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包括产品等硬实力的强大,还包括重合同、守信誉、强自律等软实力的强大。唯其如此,有序、协同、高效的行业生态才能真正地、持久地确立起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创高质量供给新气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更高水平的钢铁供给。

 

就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首钢“蝉翼钢”明信片火了,受到代表们的热捧,被抢购一空。这个看起来非常漂亮的钢铁“艺术品”,实则为5G设备用钢,是支撑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品。今天的钢铁工业,像这样高水平的供给并不罕见。比如,2020年太钢制造出0.015毫米“手撕钢”,厚度较之前的0.02毫米减少0.005毫米,将其用作电池包覆膜,这样细微的差距带来的是同样体积电池容量增加17%的效果,满足了电子产品快速升级换代的需要。虽然有这样令我们骄傲、自豪的高水平供给案例,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我们在品种、质量,乃至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和瓶颈仍比较突出,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中高端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整体不高;部分高端材料、新材料的关键质量特性有待突破;缺乏世界级的卓越品牌;等等。

 

首先,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对下游需求的研究,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同时还要以科技创新和工匠精神这两种“硬”功夫,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特别是要下决心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彻底消除这一钢铁产品长期存在的质量短板。

 

其次,我们要瞄准“双碳”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新材料、关键基础材料和前沿材料,前瞻性布局。尤其要注重产品设计,加强科技攻关,打造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新材料、新产品,同时深入挖掘传统产品的新用途、新应用场景,不断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最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快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充分挖掘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更科学地指导钢铁生产和企业运行,更好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互利共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必将实现。前进之路不可谓不艰险,但我们就是这样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挑战走到今天的,我们有“基因”、有能力,更有信心走好新征程的奋进路,为以钢铁强国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代钢铁行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