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债近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财联社梳理,今年三季度地方债的发行节奏和结构均出现了一定变化,其中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占比过半,达到7324.12亿元,打破前两季度再融资专项债主导的结构。从历史上看,三季度地方债的发行往往集中于7月,今年地方债配合财政政策的推进和地方政府项目落地的进度或将前置加快。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增专项债整体期限较长,超长债供给增加可能会导致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当前超长债交易和配置价值均较为凸显,但需关注短期资金流动性对债市波动的影响。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截至7月9日,已有29个地区披露三季度地方债的总发行计划为26627.59亿元,相较于二季度的25396.36亿元有所升高。其中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为14740.76亿元,占比达55.36%,相较二季度12579.65亿元占比49.53%,环比增长了约5.83bp。
从分月计划来看,7月是三季度地方债发行的高峰期,计划发行规模为12955.82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为7324.12亿元。8月和9月的发行节奏相对平缓,分别计划发行7853.95亿元和5817.82亿元,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4354.55亿元和3062.09亿元。
图: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财联社整理
西南证券相关研报显示,目前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近90%,全国24个地区今年置换隐债的专项债额度或已用完,而上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合计约为21606.53亿元,发行进度仅接近50%,考虑到四季度发行新增专项债可能会造成部分财政资金无法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因此相较于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在一、二季度较为平均的供给,三季度可能将迎来地方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高峰。
财联社梳理发现,从5月份起,新增专项债规模就已超过再融资专项债成为地方融资的主力,这一趋势在三季度仍将延续。相较于再融资专项债仅用于置换隐债,新增专项债是地方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的核心工具,不过当前部分未披露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也有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资金用途,但专款专用,主要为促进实物工作量落地而准备,在今年置换债阶段性落地后,三季度地方经济拉动效应将得以显现。
申万固收首席黄伟平认为,在7月地方债放量的背景下,地方债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和交易价值。“以10年期地方债为例,当前地方债与国债利差的顶部或在30-35BP上下,底部或在5-10BP上下,结合地方债票息、骑乘收益和成交活跃度来看,7年及以上期限地方债的配置价值均较为明显,绝对票息高的超20年期地方债估值性价比较高”。
近期多地政府公告隐性债务已完成清零(相当于融资平台也完成退出名单)。据兴业研究团队不完全梳理,截至7月3日,共有75个市区县披露在2024年实现隐性债务“清零”,其中,地市级区域有6个,区县级区域有69个。隐债完成清零的地市级区域包括湖南省的湘西州(本级),吉林省的辽源、松原市,江苏的徐州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本级)。
关键词:债券,制造业,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