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于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营销模式转变
——于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营销模式转变
2022-08-15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小编引言:“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纵深推进阶段,河钢‘两个结构’优化必须坚定不移,营销模式转变势在必行。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纵深推进阶段,河钢‘两个结构’优化必须坚定不移,营销模式转变势在必行。”8月11日,河钢集团召开营销系统工作会议,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指出,河钢将着力强化“四个更加关注”,更加关注本地市场、更加关注细分市场、更加关注新产业和新业态市场、更加关注个性化和小众化市场,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营销模式转变,不断把河钢高质量发展推上新高度。

 

“今年以来,钢铁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不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而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了纵深推进阶段,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错位的问题。”于勇表示,经过近十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优化。当经济发展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个企业越是聚焦的关注度越高的成熟市场,竞争会变得愈发激烈。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要给企业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带来冲击和改变。对企业来讲,没有什么比市场和营销更能牵动企业的神经,市场的导向决定了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方向。因此,要深刻思考在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时期,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错位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营销模式转变,更好适应宏观经济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于勇系统总结了当前河钢营销模式的主要特征。他表示,近年来,面对增量市场的大环境,得益于河钢的结构调整跟上了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河钢“两个结构”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营销的惯性思维,河钢营销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聚焦”上,即聚焦规模化产业、聚焦已知市场、聚焦已知客户,以此形成了河钢现有的市场和客户端。

 

就深度推进河钢营销模式转变,于勇表示,要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步伐,在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两个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强化“四个更加关注”,推动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迈上新高度。一是更加关注本地市场,充分把握“近在咫尺”的资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二是更加关注细分市场,避免将资源全部聚焦在规模化产业和传统市场上,要将产业链延伸至更多的细分行业和领域。三是更加关注新产业和新业态市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跟进层出不穷的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需求,构建先行一步的优势。四是更加关注个性化和小众化市场,结合经济发展由宏观向微观转变的趋势,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市场优势。同时,要明确市场开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寻找铁基材料的新需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一步深度挖掘“未知市场”和“未知客户”。

 

营销系统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于勇表示,要积极构建与新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技术升级模式,为营销模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河钢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的转变,更加关注细分市场和小众化市场,势必要对传统的规模化生产组织模式带来挑战。各生产组织系统要深刻领会和解读柔性生产的内涵,为小众化的订单和个性化的客户提供生产组织保证。技术系统在推进技术升级过程中,不能单一地在完善装备、提升性能上下功夫,而是要把解决客户和产品问题作为关注点和出发点,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支撑。

 

“营销模式转变是河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形势所作的战略决策,必须坚定不移、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以营销模式转变推动河钢更高质量发展。”于勇表示,要在深度研究市场的基础上,对营销模式转变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出科学方案和量化举措,实现新一轮市场布局和产品布局的优化提升。通过营销模式转变带动全生产要素提升,河钢将拥有更多应对市场挑战的手段,更好适应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推动河钢发展不断迈上新高度。

 

 

关键词:营销,战略,决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