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板是汽车的门面;高强是汽车的骨骼,保护乘客的安全;镀锌则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寿命。作为国内汽车板的主要生产企业,首钢股份一直致力于高品质汽车板的生产研发,致力于让出行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
首钢股份为满足国内车企对GA产品(热镀锌铁合金板)的市场需求,提升首钢汽车板市场美誉度,聚焦汽车板表面质量问题,完成四轮全工序GA外板及超高强钢生产拉练,GA产品质量问题逐项识别改善,打响“汽车板攻坚”战役第一枪。
一季度以来GA外板及GA超高强钢合格率 较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8.93%、38.72%。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用户对汽车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满足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表面质量也越来越成为用户决定采购的重要因素。以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高端日系客户提出的GA外板表面质量要求,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钢企能够满足。
为摸清缺陷“遗传”规律,进一步改善汽车板表面质量,首钢集团一级科学家、首钢股份总工程师马家骥迅速组织迁顺技术中心、首钢股份制造部、热轧、冷轧等多部门召开汽车板表面质量推进会,全面跟踪梳理热轧、冷轧、镀锌全流程表面质量问题,建立缺陷图谱,做到缺陷无遗漏、问题可追溯,有的放矢制定酸轧线和镀锌汽车板表面质量攻关方案,明确实施时间、跟踪钢种,将各环节落实到人,最终实现表面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起来,必须让产品“强”起来,苦练内功,勇于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只有到现场才能发现问题。”这是马家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时间到生产现场,检查表面质量、查看工艺执行,指导跟踪生产技术人员辨别缺陷的种类,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做好图片收集和信息记录。当看到GA原料统一码放在一起时,他赞许地说:“这个管理优化非常好,既能够保证生产有序进行,也便于我们进行相关原料的查找、检查”。
迁顺技术中心、首钢股份制造部、冷轧的相关专业组成攻关小组,按照制定的攻关方案,分班、轮次在酸轧入口、酸洗出口、离线表检、镀锌清洗出口、镀锌出口等多个位置进行观察,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记录、留存影像资料,并通过微信群将表面缺陷照片和缺陷情况进行共享,实现缺陷全流程跟踪。
技术中心的李明远和宋浩源在酸轧入口定点跟踪,时刻注意热轧来料的表面质量,在看到有缺陷后立刻在微信群中发送照片并提示:“序号136酸洗入口下表面边部红锈,注意跟踪!”
在酸洗出口的尉冬和李振立刻回复:“收到,酸洗出口观察到下表面边部有条纹状缺陷,建议镀锌重点关注。”
在发现缺陷之后,技术中心关建东首席、于洋首席等联合炼钢和热轧专业人员,迅速排查上游工艺,明确缺陷来源和产生原因,并着手制定相应改善方案。
在获知酸轧表面情况后,刘李斌和王川、谢春乾等同志针对部分钢卷制定不同的镀锌实验方案,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排查。
攻关的关键时期正值清明节假期,但表面质量提升却刻不容缓。攻关小组毅然放弃休假,全天候进行生产跟踪。根据生产计划,假期第一天的凌晨将有一批GA外板进行酸轧生产,于是迁顺技术中心的刘李斌、尉冬、王川和李明远等同志提前赶到,和制造部、冷轧的同事一起跟踪生产,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保证了攻关方案的全面落实。
在攻关小组的齐心协力下,数千张照片、数百段视频完成汇总,钢卷卷号、表面缺陷图谱、全流程工艺都在紧锣密鼓地梳理中。伴随着一次次深入的专题研讨分析,一个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这支精悍的队伍正在以高效的组织力、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汽车板表面质量的新突破。
首钢汽车板连续五年稳定300万吨以上供货规模,保持华晨宝马、长城第一大供应商地位,成为一汽大众、本田、东风日产、吉利、比亚迪等核心供应商,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首钢股份不断突破技术攻坚天花板,开启“领跑”模式,坚持原始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关键词:行业动态,市场行情,首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