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2021年中国铁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上半年投资规模首次不到3000亿元
2021-08-0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摘要
小编引言:2021年中国铁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上半年投资规模首次不到3000亿元

中国铁路货运量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为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左右等等。从国家铁路局公布的最新资料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铁路复线率、旅客发送和周转量四大指标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但铁路货运量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1、中国铁路建设投资近6年来第一次不到3000亿元

 

“十三五”时期,我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元左右,2020年中国铁路新开工项目20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7819亿元,较2019年下降2.6%。截止至2021年1-6月累计投资2989.49亿元,同比下降8.26%,近6年来第一次不到3000亿元。

 

2015-2021年H1中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从新线投产里程来看,2015-2020年投产新线路里程波动变化。2020年新线投产里程为4933公里,其中高铁新线投产里程达2521公里,占比51%。高铁在我国铁路投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图表2:2015-2020年中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情况(单位:公里)

 

从全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来看,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79万公里。十三五期间,是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图表3:2015-202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2、中国铁路建设企业经营逆势增长

 

202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上,新签合同额25543亿元,同比增长27.28%;营业收入9103亿元,同比增长9.62%;利润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1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10.87%。

 

与“十二五”末相比,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新签订单分别是2015年的1.5倍、1.9倍、2.7倍,资产负债率连续七年下降,累计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铁路建设企业经营效益较好。

 

图表4:202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主要指标情况(单位:亿元,%)

 

3、上半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67%

 

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亿人,同比下降39.8%;到2021年1-6月全国铁路累计旅客发送量达到13.65亿人次(136542万人),同比增加5.48亿人次,累计增长67%。

 

2015-2021年H1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4、中国铁路货运保持连续增长

 

2015-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保持连续增长。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2019年增加约1.63亿吨,增长3.2%。截止至2021年1-6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达到236583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2015-2021年H1中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5、疫情影响“十三五”指标完成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为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全国铁路网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从国家铁路局公布的2020年底全国铁路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营业里程、铁路复线率、旅客发送和周转量四大指标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但货运量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受疫情影响较小。

 

图表7:“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单位:万公里,亿人,亿吨,亿人公里,亿吨公里,%)

 

关键词:行业动态,市场行情,铁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