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2021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分析
2021-07-05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小编引言:2021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分析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资金门槛等,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集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不多。

 

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集成制造领域共有八大主机厂,具体包括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中航工业南京轻型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上市企业有航发动力(600893.SH)、航发科技(600391.SH)。

 

本文核心数据:航空发动机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

 

1、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竞争派系

 

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集成制造领域共有八大主机厂,具体包括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中航工业南京轻型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011.jpg

图表1:2021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基本信息

 

002.jpg

图表2: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企业区域分布热力图

 

上述国内八大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全部为中国航发集团下属子公司,其中5家注入上市公司或作为上市公司母公司,与航发动力(600893.SH)关联的主机厂有4家,基本覆盖了当前航发集团主要在研或已服役的先进发动机型号;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参股航发科技(600391.SH),主要生产大中型涡喷、涡扇发动机产品;另外三家企业没有关联上市企业。

 

003.jpg

图表3: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竞争派系

 

2、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市场份额

 

根据《航空知识杂志社》资料,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主机生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大约300亿元,再结合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发动机业务营收数据,初步测算航发动力的市场份额约为87.2%,航发科技的市场份额约为5.6%,其他企业市场份额为7.2%。

 

004.jpg

图表4:20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上市企业市场份额(单位:%)

 

注:1)上述数据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数据整理,为避免重复统计,企业关联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营收未单独列出;2)航发动力的发动机业务统计“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数据,航发科技的发动机业务统计“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数据。

 

3、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

 

由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具有高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涉及军工机密行业等特征,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以航发动力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CR2超过90%。

 

005.jpg

图表5:20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单位:%)

 

注:上述数据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数据整理。

 

4、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行业企业发动机制造业务收入、毛利率、产品类型等情况,综合评价企业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务竞争力,航发动力竞争优势明显,是国内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绝对龙头。

 9

006.jpg

图表6: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评价(单位:亿元,%)

 

5、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航空发动机行业属于航空飞机的核心部件,替代品威胁较小;现有竞争者市场集中度较高,垄断特征明显;上游供应商一般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都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议价能力较强;

 

而下游消费市场主要是军工单位和民航公司等,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因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明显,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整体来看,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市场竞争较小。

 

007.jpg

图表7: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关键词:行业动态,市场行情,航空发动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