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海上风电“抢装”冲刺 产业链备感压力
2021-04-2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摘要
小编引言:海上风电“抢装”冲刺 产业链备感压力

2021年是海上风电并网补贴的最后一年。随着上网电价政策的调整,风电“抢装”从陆上走向海洋,如今海上风电行业已进入冲刺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在“抢装”驱动下,海上风电有望实现规模增长,给全产业链带来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行业需要理性发展。

 

“抢装”进入冲刺阶段

 

事实上,2020年海上风电“抢装”的行情已经开启。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06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如今海上风电“抢装”进入冲刺阶段。按照当前投资企业的开工建设节奏,2021年新增并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600万-70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将达1500万千瓦左右。

 

海上风电“抢装”加速存在客观原因,补贴退坡、电价下调、平价上网是海上风电“抢装”的核心因素。根据政策要求,2019、2020年新核准海上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0.75元;2018年年底前核准的海上风电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实现并网的,才能获得0.85元/千瓦时的核准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增海上风电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虽然海上风电是我国风电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但要对海上风电的‘抢装’保持理性态度。”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2021年以后,中央财政将取消海上风电补贴,短期内对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挑战巨大,但从长远看,只有更低的度电成本,海上风电才有竞争力。

 

产业链面临考验

 

海上风电“抢装”在带来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对产业链的扰动效应也愈加明显。目前,海上风电行业已经出现了短暂的供需失衡状况,从风机大部件开发制造到整机生产,再到吊装施工等,整条海上风电产业链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海上风电“抢装”将会推高工程造价,降低项目投资收益率。同时,项目工期紧张,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风险增加。“价格被推高其实是恐慌情绪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样大的需求如何保证工程质量也是问题。”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说。

 

同时,海上风电“抢装”导致风机叶片、整机等设备供不应求,海上风电项目设备供应商的履约压力不断加大。“行业企业在获取订单时,要与产能紧密匹配。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一味去市场获取更多订单得不偿失。”田庆军表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履行对客户的交付承诺,保证客户的海上风电项目可以如期并网。

 

田庆军还说,风电整机商“抢装”一定要量力而为,要审视自身的供应链,避免因为供应链紧张,交付不上风机;开发商更要深入调研产业链,不要仅依靠风电整机商的信息,要尽可能选择质量可靠能够稳定供货的供应商。

 

此外,海上船机等施工资源不足是海上风电“抢装”的最大瓶颈,可谓是“一船难求”。目前,国内可以用于海上风电吊装和基础施工的船只只有30余艘。按照一艘安装船每年吊装风机40台计算,30艘船一年只能吊装1200台风机,以平均每台风机5兆瓦容量测算,全年最大吊装容量仅为6吉瓦。

 

同时,海上风电安装船租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海上风电“抢装”前,江苏省海上风电安装船租赁价格在每年每艘船400万元左右,但今年这一价格已上涨至800万-1000万元。

 

平价之路道阻且长

 

与陆上风电和光伏相比,海上风电的平价之路要相对艰难。

 

据测算,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仍相对较高,在海上风电开发较早的江苏、浙江等地,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在1.4万-1.6万元之间,今年则出现上涨,部分地区达到1.8万元左右。而在广东等省份,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相对更高,达到了2.1万元左右。但如果海上风电要达到平价水平,每千瓦造价至少需要降至9000元左右,与目前价格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距离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还有很大差距。海上风电要想实现平价上网,需要降低融资成本、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田庆军表示,如果杭州湾以北海域,海上风电工程总承包价格降到单位千瓦12000元,融资成本降低到4%,发电小时数达到3500小时,海上风电就可以做到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希望各省加大对海上风电的补贴,在国补取消后,扶上马再送一程,只有这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才会来得更快些。”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杨璞表示,海上风电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技术创新。“一方面要更加适应环境的技术创新。我国沿海很多海域自然条件差,比如东南沿海有台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积累,为在台风侵扰下的海上风电发展打开空间。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对各个产业链环节进行优化,降低施工成本,比如研发大兆瓦机组,减少单位功率投资,降低运维成本;产业链集成能力提升和整体解决方案优化,从整体上降成本;智慧化能力提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降低设计、运维等成本。”

 

关键词:行业动态,海上风电,市场行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