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亚马逊将成为Arm IPO主要投资者
2023-08-14 来源:集微网
摘要
小编引言:亚马逊为何如此青睐Arm?

分析Amazon Web Services的特点之一,即是其在整个云基础设施中使用定制芯片,包括ArmCPU。对于AWS和Arm的关系,英国科技媒体theregister撰文做了分析。

 

因此,至少据路透社报道,亚马逊正在商谈成为Arm即将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的主要投资者。不久前,Arm作为指令集架构(ISA)在很大程度上被降级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中使用的低功耗移动SoC,这些设备优先考虑效率和电池寿命而不是性能。作者认为,为笔记本电脑提供Arm芯片是很不寻常的,更不用说服务器了。

 

文章认为,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存在。早在2014年,Cavium(在被Marvell收购之前)就推出了ThunderX,这是一款具有48个定制内核的64位Arm服务器处理器。当时,英特尔最强大的芯片只有18个内核,而AMD的Eypc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

 

据报道,虽然ThunderX系列被取消,但另一家公司看到了超高效、多核处理器的潜力,可以根据特定的工作负载进行调整。在re:Invent2018上,AWS展示了配备16个ArmA72内核的Graviton CPU。

 

虽然最初是为了运行亚马逊的内部基础设施而开发的,但Graviton现已成为云提供商平台的支柱。现在,该公司的Graviton实例已进入第三代,可配备多达64个NeoverseV1核心,包括通用型和HPC型品种。

 

AWS将从Arm的成功中获益

 

许多人(包括Arm的几位员工)都认为AWS证明了Arm的可行性,并推动了Arm在数据中心的采用。低成本Graviton实例的可用性使得开发工作负载并将其移植到该平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前景。

 

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分析师估计五分之一的AWS云实例现在由Graviton CPU提供支持。

 

亚马逊Graviton处理器系列的成功并没有被长期忽视。Ampere于2020年推出了自己的基于Arm的服务器芯片,拥有多达80个核心,后来又增加到128个。到2022年,AWS最大的竞争对手谷歌和微软已经推出了基于Ampere的Altra CPU系列的Arm实例。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开始聘请电气工程师来开发自己的定制数据中心芯片。

 

亚马逊显然引领了一种趋势。目前,每个主要的云提供商以及许多较小的云提供商都已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Arm处理器。然而,大部分Arm服务器仍然驻留在AWS数据中心。Bernstein Research发现,超过一半的Arm服务器CPU由AWS拥有和运营。

 

毫无疑问,亚马逊是一家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但可以说,这家芯片制造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从Arm授权的核心。对于第二代和第三代Graviton CPU,AWS授权了Arm专注于数据中心的Neoverse核心。

 

这些核心于2019年推出,专为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而设计,AWS是首批将它们在Graviton2中使用的核心之一。Arm随后推出了该核心的性能优化版本,AWS再次成为首批部署Graviton3的公司之一。

 

这家云提供商预计将在2025年某个时候推出Graviton4,即使AWS跟随Ampere、苹果和其他公司走上开发自己的内核的道路,Arm仍然可以从这些收入中分得一杯羹。

 

对Arm的崇拜

 

亚马逊并不是唯一一家对Arm的未来拥有既得利益的芯片制造商。本周早些时候有报道称,英伟达、苹果、三星和x86巨头英特尔将在上市后立即竞购股票。

 

所有这些公司都是Arm的长期授权商。苹果、英伟达和三星尤其对Arm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投资。事实上,英伟达对Arm的潜力如此投入,以至于它试图以660亿美元收购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由于该芯片制造商未能缓解多个市场监管机构的担忧,该交易最终于2022年初失败。

 

虽然英伟达以其GPU闻名,但该公司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基于Arm的CPU,主要用于移动、手持游戏和边缘应用。然而,该公司在2021年推出了首款数据中心CPU,名为Grace,基于Arm当时未公开的NeoverseV2内核。

 

 

关键词:英伟达,数据中心,GPU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