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我国研制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试运行
2023-07-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
小编引言: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地面验证环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该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4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日前启动试运行。装置采用电磁抛射方式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模式,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有效的地面验证机会。

 

“充分有效的地面验证,是空间科学实验在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电磁技术室副研究员张永康说,地基研究能够大幅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提升空间实验成功率,是天基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此装置采用电磁抛射的方式在地面构建微重力实验环境,即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将实验舱垂直加速到预定速度后释放,实验舱在上抛和下落阶段为科学载荷提供微重力环境。目前,该装置可以维持的微重力时间达4秒、微重力达10μg(十万分之一重力加速度)、过载加速度不超过5g(5个重力加速度)、实验间隔不超过10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单程落塔、抛物线飞机等相比,该装置在实验效率、实验载荷力学强度要求、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张永康解释,在实验效率方面,传统单程落塔平均每天仅可以做2—3次实验,抛物线飞机每次可以飞行30架次以上,但实验准备周期2—3个月,而此新装置每天可以开展近百次实验,准备时间仅需1—2天,极大地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效率。

 

在实验载荷强度要求方面,传统单程落塔在降落回收阶段,实验舱和实验载荷要承受20g(20个重力加速度)左右的冲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常规科学仪器的使用。在此装置中,实验舱的回收加速度都可控制在3g(3个重力加速度)左右,大部分常规科学仪器都可以用于实验。

 

在运行成本方面,此装置采用储能和电磁驱动技术,运行仅消耗电能,单次实验消耗电能仅1千瓦时左右,便于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张永康说:“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还有效解决了探空火箭、失重飞机、落塔等传统地基微重力设施存在的实验成本高、准备时间长、过载较大等缺点。”

 

据悉,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力争为空间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提供高效便捷的地基微/低重力研究平台,并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提供相关技术验证条件。

 

 

关键词: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科技,空间科学实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