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这些年轻人用“AI”种地
2023-07-26 来源:人民网
摘要
小编引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科技助农的大学生查看园艺种植机器中的植物生长情况。  
  胡然洋摄

 

“现在还有年轻人愿意种地吗?”“有!”今年2月,一群年轻人跑到上海崇明岛种菜,还在暑假展开了农业科研大赛。他们尝试突破学科壁垒,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精细调控温、光、水、肥、气,不断设计优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生菜。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农研大赛促进成果转化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的农研团队日前在崇明岛进行了“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比赛项目为集装箱“AI”生菜种植。赛后,主办方鼓励获奖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成果,把技术方案应用到广袤的田间地头,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我们希望借此促进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国农业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主办方拼多多的高级副总裁王坚表示,赛事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农业创新人才和优秀的现代农业企业参与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益。

 

参赛者徐丹介绍,中国大部分农民种菜还是凭经验,但年轻一代不是凭经验,而是凭数据。徐丹所在农业公司的玻璃大棚里有自动化的喷淋装置、保温幕布、温度湿度传感器等,每天哪个时间段需要哪个人去哪一间大棚干哪些农活,都由计算机后台直接派任务。

 

智慧栽培草莓产量增长30%

 

智慧农业发端于物联网设备和与其对应的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监测和改善生长环境,使农业生产更稳定可控。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智能技术。

 

两年前在农研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智多莓”团队看到了“智慧农业”的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决定成立智多莓公司,将更多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种植。“智多莓”已形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环控等硬件、软件、算法产品,在辽宁、云南、安徽、内蒙古、上海、北京等地输出40套智能系统,用于辅助草莓、蓝莓生产。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窝村,“智多莓”搭建数字化草莓生产体系,使老窝村草莓产业总成本下降约30%,其中每亩肥料支出减少2500元、植保支出减少1000元,草莓产量增加30%,助力当地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

 

专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农村人才严重短缺,一些好政策、好项目、好产业无法落地实施。现在,一批又一批懂“AI”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

 

农活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各式各样的新科技在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操作这些“新农具”的生力军正是新一代年轻人。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是很多农村青年的梦想。如今,看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一些年轻人选择走进农村干事创业。他们把高新技术应用于田间地头,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生产成本也逐步降低,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农村里,“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已不是新鲜事,相关部门也在尽力帮助回乡创业的人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有专家说,乡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变身“新农人”,运用智能技术务农,让农活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关键词:数字技术,AI种地,农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