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武重集团立足高端装备、短板装备、智能装备研发,狠抓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技术研究院引领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一年来,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持续优化,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项目制管理机制,各分子公司“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的62个自立科研项目研究取得新成效。让我们一起感受最具公司影响力的十大“黑科技”的魅力吧!
1、A项目后壳体效率提升工艺攻关,攻克不锈钢大型腔体类零件加工难题
后壳体作为某国防装备研制项目关键核心零件之一,属于不锈钢大型腔体类零件,型腔为变壁厚,靠近大头端最薄处仅20mm,整体刚性差,且该零件内型面为曲面,精度要求高,若按常规排刀加工方式,内型面精度不易控制,且加工周期较长。机加公司组建项目团队通过充分研究讨论,制定了全序在高精度龙门铣上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案,在加工时采用冷却液冷却、万能角铣头加工曲面和内型面等方式减少因加工变形对零件精度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采取小切深,快走刀的方式有效解决因内型面壁厚较薄而造成的加工时的振刀问题。最终很好的保证了零件各部份的加工精度,达到用户验收要求,为公司积极参与国防军工装备研制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2、27SiMn中厚板焊接工艺研究,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质量
某国防军工装备研制项目的上横梁和小横梁采用27SiMn材料,此类材料属于中碳调质钢,碳当量在0.58%-0.82%间,表面母材的焊接性较差,淬硬倾向很大,如无特殊焊接过程控制,容易出现焊接裂纹或在热影响区产生硬脆的高碳马氏体,发生脆化现象。金结公司组建项目团队通过对27SiMn中厚板的焊接性分析,采取平焊对接和横焊T形接头的形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对40mm的27SiMn中厚板正火状态、调质状态两种不同状态进行焊接工艺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最终采取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合适的焊接参数和焊后消氢处理等手段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质量,完全满足装备研制项目对材料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3、车轮车床自动测量与界面开发,满足轨道交通发展要求
善福公司组建项目团队开发了针对数控车轮车床的自动测量装置的软件,该项目主要研究车轮车床加工车轮的工艺方法,研究从装载、测量、加工、卸载、保存并打印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及逻辑关系,设计出加工过程中每一环节人机交互界面,在Operate平台上使用C#和QT编程语言工具设计底层程序代码,建立数据库,使用户人机交互界面有机的与数控系统连接成一体,生成一个新的用户专用系统,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车辆段批量轮对检修的要求,助力用户进行轮对全生产周期管理。
4、覆膜砂暗冷铁应用研究,消除铸件粘冷铁的铸造缺陷
铸造生产中,常在铸件壁厚较大的位置使用明冷铁,加快厚大处冷却速度,防止铸件局部热节处出现缩孔、缩松。但是,明冷铁表面涂料附着性较差,特别是内浇口附近,铁水冲刷时间较长,极易出现粘冷铁的现象,造成铸件表面密集气孔缺陷。为改善铸件质量,铸锻公司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重型机床厚壁铸件覆膜砂暗冷铁工艺应用研究,先在典型铸件上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推广应用到类似厚壁铸件生产中,铸件粘冷铁的铸造缺陷消除率从85%提升至95%;另外,覆膜砂暗冷铁属暗冷铁,不与铸件直接接触,可使用破损、变形的冷铁制作,不但增加了冷铁的使用次数,还减少新冷铁采购,有效降低铸件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