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87岁机床老人忆第一台机床激情满怀
——87岁机床老人忆第一台机床激情满怀
2021-04-08 来源:网络
摘要
87岁机床老人忆第一台机床激情满怀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推出《百年卓越》系列活动,其中一项是寻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4月7日,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团队一行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对沈阳机床退休老干部,87岁的张贵卿老人进行专访。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机床馆,一台台50、60年代的机床陈列于眼前,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火红年代。“这台是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的车床,我们还做过一个11米长的产品,很大。”“我们还生产过牛头刨”……张贵卿走进展馆,在每一台机床前都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再给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介绍几句。  
  
采访中,张贵卿回忆了当年学习的经历和参与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制造等珍贵故事。  
 
 
  
1952年,张贵卿考入沈阳第一机床厂技工学校,仅学习一年便能独立运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随后,他被原沈阳第一机器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前身)录用,成为一名学徒。“刚入厂我就担任车工,那时候厂里只有一台皮带车床。”张贵卿回忆道。不久后,厂里开始进行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的设计制造,张贵卿也参与其中。  
  
张贵卿回忆,当第一台车床制造成功后,所有人都欢呼跳跃起来,都在为自己参与加工的部分感到自豪和振奋。“这个床身是我加工的”“里面的 齿轮是我加工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成功的喜悦。  
  
“这台机床在1955年开始量产,精度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后来还出口到了国外。”张贵卿骄傲地说。  
 
 
  
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张贵卿一直抓紧时间“充电”,白天没空,他就利用晚上时间,躺在被窝儿里用手电照明,自学了《大学百科全书》等书籍。之后,他主动担当,为工厂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在许多重要机床的制造任务中都有他的身影。展望未来,他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刻苦学习,明确奋斗目标,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