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辽宁职工报刊发文章报道刀尖上的0.03毫米展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劳模风采
——辽宁职工报刊发文章报道刀尖上的0.03毫米展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劳模风采
2021-07-16 来源:网络
摘要
辽宁职工报刊发文章报道刀尖上的0.03毫米展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劳模风采

7月14日,辽宁职工报第三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刊发文章《刀尖上的0.03毫米——记全国劳动模范、通用技术集团沈机集团项目型装配车间装配切屑工徐宝军》,报道徐宝军是沈阳机床唯一拿到7000元津贴的二级工匠,曾创下在车床上车削仅0.03毫米余量的行业新纪录,精湛技术无人能及。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他苦学技术、恪尽职守、奋勇当先的结果。他希望可以用精湛技术让中国的“工业母机”精度更高,跻身世界机床前列。

 
 
原文如下:  
  
今年5月中下旬,徐宝军刚出院就上岗了,他心里一直惦念着广州客户的机床调试工作。入厂30余年,他始终记着父亲徐禀林的话:“车钳铣没法比,要当就当八级工,只有车工有八级。”如今,53岁的徐宝军是沈阳机床唯一拿到7000元津贴的二级工匠,精湛技术无人能及。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徐宝军苦学技术的结果。刚进厂时,徐宝军跟着老师傅学习普通车床技术。师傅常说:“车工好不好全靠一把刀。”为了学好技术,他认真学习不同刀具车件技艺,成为了厂里最出色的青工。  
  
车得一手好零件的徐宝军并不满足于此。车间需要对一批铜丝母车削螺纹,普通车床需要弯腰加工,劳动强度极大。他看见车间有一台 数控车床,便找到在数控装配车间工作的同学赵东海学艺。  
  
徐宝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数控车床编程及使用规则,很快掌握了数控机床操作,并被数控装配车间选中,成为其中一员。  
  
驾驭数控车床,让他永生难忘的是试水切削0.03 毫米余量。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在东北振兴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遇到挑战是好事,这关乎我国机床的技术水平和东北振兴的希望。"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恪尽职守、奋勇当先。  
  
在出口德国的机床攻关试验生产时,因设计原因,有一组性能参数无法与丝杠螺距相匹配。若重新生产,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产品按期交付将化为泡影。徐宝军用精湛的技术反复推敲提出了一套详尽系统的返修方案。他身先士卒,带领班组经过3天连续奋战,车去了零件上仅剩的毫米余量,使其全部成为合格产品,为产品按期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创下了在车床上车削仅0.03毫米余量的行业新纪录。  
  
徐宝军曾攻克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加工离心机转鼓体大螺距的振动问题》。他大胆采用改进式侧向进刀,使用断屑槽螺纹切削 刀片,这样刀尖上所产生的热量更少,振动趋势被有效降低,安全性更高。  
  
如今的徐宝军,每年都会提出1~2项创新项目,他希望可以用精湛技术让中国的“工业母机”精度更高,跻身世界机床前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