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何敏佳谈我国机床的未来发展之路
——何敏佳谈我国机床的未来发展之路
2021-08-09 来源:网络
摘要
何敏佳谈我国机床的未来发展之路
日前,中国 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先生接受了某行业媒体的专访,就我国机床 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之路发表了见解。今发布该访谈内容,供业界参考。  
 
一、我国机床的发展与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我国就开始规划与建设机床工具行业,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床工具工业体系,并建起行业著名的“十八罗汉厂”,一大批国有机床企业制造的大批优质机床为新中国建设创下了不朽业绩。一直到2000年,国有机床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制造业工作母机的主要供应商。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机床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长足的进步,产业能力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外资汽车企业的引入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我国机床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国际上,汽车强国一般同时又是机床强国,很多发达国家的机床工业是靠汽车工业拉动的。随着我国引入外资汽车产业,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相继把他们国家的先进机床工具也带进中国市场,在促动我国机床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发展中的国产机床工具行业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着某种不对等的竞争,不断改变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格局,行业企业在压力中奋力前行。  
  
当前,我国机床行业本身以及上下游均是由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构成。2011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机床工具行业与其他传统装备制造业一样,开始经历深度的转型升级调整和发展战略重塑,一些国有行业骨干企业进行重整,以新的资产结构重新运营。同时,民营机床制造企业抓住3C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迅速成长,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机床行业的自主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薄弱、创新研发体系能力建设不足、人才和研发经费短缺、行业利润微薄等发展难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国是工业制造大国,必须要走自主可控的机床产业发展之路。  
  
二、未来发展之路  
  
1. 深耕制造,尊重培养大批一线工匠  
  
要想制造出高精密的机床,必须依靠一流的工匠作为工艺保障。  
  
20年来,我们或许走进了一个误区,过度宣传了制造业的“微笑”曲线,认为只有研发与销售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环节,许多企业不重视制造本身,以致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一线工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同,青年人不想也不安心进工厂车间,最终导致即使好的研发成果也难以制造成好的产品,销售也同样面临困难。这一点必须引起机床人的高度重视与重新思索。  
  
机床制造企业应当创造条件开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养成动手习惯,形成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企业。同时,企业应当研究降低技工流动的“终身制”制度。特别是研究与技工工匠荣誉地位匹配的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工会制度,并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制造高精密机床并不等同于高昂的设备投入,而是要在高技能的技工团队上进行更多投入,有朝气的技工团队会制造出非凡的工艺产品。优秀技工团队的工艺创造及创新能力不可估量,有创新精神的技工团队也会拥有超人的智慧与毅力,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千百次的试制,最终造出超越前人的产品。  
  
华夏千年不乏工匠,中国鲁班、中医、中国陶瓷、中国丝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无不闪烁着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与工艺创造能力。新时代的企业家应当努力创造环境,让我们的技能工匠可以大显身手,制造出超越国外同行的好机床。  
  
2. “少制造,深制造”,敢做20 年寿命的机床  
  
加工精度20微米的机床,一般企业都可以量产,这样的机床可以使用20个月。要制造加工精度达到0.2微米的机床,则必须拥有资深的钳工,具备丰富的工装配合经验,采取智慧的工艺办法,配合耐心全面的检测,用精湛的技艺装调出来,这样的机床可以使用20年。如此巨差!  
  
作为制造企业,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而制造。当前我国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时候用“少制造,深制造”替代过去的普通制造。一次“深制造”,造出20年使用寿命的精密数控机床,这是大势所趋。  
  
同时,我们可以尝试用“富人”的思想做机床,即机床的功能和功率选足够富裕的配置,丝杠、 导轨标准件尽可能加大一码,机床用料较进口同类产品加粗,使产品更壮、更精,做工更细、更美。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机床行业也应以“少制造,深制造”来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制造,一次制造出耐用的高附价值的高端机床,创造出我们的金山银山。  
  
3. 共建国内机床产业“内循环”生态体系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少不了高性能原材料、高端元器件、高性能芯片、工业软件、先进通信与工业互联网技术等,同时高端数控机床必须具有热变形补偿、几何误差补偿、运动摩擦补偿等功能,这些都需要上下游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完善。简单地购买进口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组装的机床,难以实现高端机床的自主可控,难免受制于人,并出现“卡脖子”现象。  
  
高端机床制造企业要追求做专业、做品牌、做历史、做信誉,与金融系统保持良好合作。同时要与用户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毕竟一台可以使用20年的高端数控机床,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护等非常重要,要与用户建立起牢固的供需伙伴关系。  
  
最后,高端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除了自身竞争成长,还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有力支撑,因此呼吁政府制定法规给予长期支持保护。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